今年长春空军开放日跟以前不太一样,新增了大型室内展馆,还对展区做了大改动,首次以航展的形式向大家开放,吸引了不少国内厂商和科研机构前来参展。
就在展会布置阶段,一架喷着中科院标志的飞翼隐形无人机,首次被“探班”的记者抓拍到并发到了社交平台。因为造型有点像B-2轰炸机,立马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美国军事媒体《战区》马上就拿它开刀,做了分析报道。
瞧这架参展无人机的做工和细节,感觉绝对不是个模型,铁定是真机。左边机翼上还印着KZ-2的编号,大概率这就是它的代号了。
话说这架飞机表面挺粗糙的,铆钉和那些突起的东西也蛮多,接缝开得挺大,怎么看都不像是隐形飞机该有的精细做工。估摸着它更像是用来测试气动性能的试验机,没准验证隐身性能根本就不在计划里。
这飞机整体上还是按隐形机的设计标准来的,整架是无尾翼的飞翼造型。不过和这些年咱们曝光的无人机比,差别挺大,弄了个双发动机设计,而且两台发动机舱离得挺远。机身中间放主要货舱,进气口设在机背两边。
这种设计能最大化地利用机舱空间,还能借助两边发动机推力的不同来控制转向和各种机动动作。
从这飞机的体型来看,整机起飞重量估计得有好几吨,搞不好用的是两台小推力喷气发动机。
这无人机的进气口没用隐形飞机那种常见的DSI或加莱特进气道,估计还是用的简单的皮托管,不过可能设计成S形进气道,好提升点隐身效果。
尾喷口跟机身贴合得挺紧,从侧面压根儿看不见发动机的叶片。
网上流传着中科院无人机尾喷口带有矢量偏转设计的消息,不过照片里没啥细节能证实。机腹那边看着像是有个舱门,说不定能装东西或者投放装备。
这无人机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搞出来的,他们主要专注于先进动力装置、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技术,还有高碳能源的低碳燃烧技术,以及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开发和应用。
还涉及氢能的转化和利用技术、高适应性的新功能材料和器件技术、空间系统跟微重力燃烧技术,再加上智能网络讯飞系统这些研究项目。
这架参加展览的无人机,估计和高空长时间飞行无人机技术以及先进动力装备的研究有联系。
这家研究所的介绍里没提到啥隐形技术的研究,可能也是这飞翼无人机没完全按隐形飞机那些设计和制造准则来的缘故之一。
可中科院别的研究所倒是搞了些隐形技术相关的课题,工热所说不定跟其他院所搭伙,加把劲儿把隐形设计再琢磨琢磨,争取让这架无人机后面做得彻底隐形。
美国媒体关注的是这玩意儿是不是用来干军事活儿:这无人机肯定有军用潜力,也有可能就是为试验某些军用技术才造出来的。
中科院无人机机身中间的位置,可能装得下油箱、传感器、通讯设备,甚至还藏得进武器舱。
美国一些分析师认为,这架飞机或许不只是拿来试验的,更像是中国在飞翼无人机方面一直持续投入的延续。
近几年,中国陆续亮相了攻击-11、“利剑”、彩虹-7这些飞翼无人机,还在高空长航时(HALE)情报侦察无人机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让美国媒体感到有点“紧张”的,是这款无人机的问世,似乎说明咱中国任何一个航空科研机构,都具备了打造过去被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把持的那些“高端”飞翼无人机的实力,简单来说就是把飞翼无人机变成了“家常菜”。
过去中国的国有航空和航天科研系统里,好几家单位都展示过飞翼无人机。如今“技术扩散”开来,连民营公司和中科院这样的科研机构,都能搞出飞翼无人机了。
这可让美国尴尬得不行,更别提那花了几十年才弄出一架大不了比航模大点儿的飞翼无人机的印度DRDO,真是情何以堪啊?
这事儿摆明了,未来无人机打仗那会儿,中国能动员一堆单位和厂子,花最少的钱造出一大批隐形飞翼无人机,直接甩开美国和它那些“朋友”几条街。这就是中国“工业克苏鲁”厉害的地方。咱们可得盯着长春航展,好好扒扒现场还有啥新鲜玩意儿。
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是正规的.启泰网配资.配资安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