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房价时代,棚户区改造(棚改)曾是许多普通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然而,自2021年起,棚改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让位于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旧城改造(旧改)。旧改并非“大拆大建”,而是针对房龄超过20年的老旧小区进行修缮,例如粉刷墙面、加装电梯、更换管线、加固楼梯等,力求在不破坏城市肌理的前提下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国家政策转向旧改,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大规模拆除重建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施工污染和环境破坏;其次,巨额拆迁补偿款往往推高周边房价,进一步加剧刚需购房群体的压力。
尽管旧改已成为主流,但并非所有老旧房屋都能幸免于拆迁。住建部明确指出,以下三类房屋仍将面临拆除: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老旧危房;位于规划用地上的房屋;以及位于开发商看中的黄金地段的房屋。
这一政策的转变,引发了关于预制板楼房命运的广泛关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有企业为职工建造的大量预制板楼房,因其建造工艺特点——在工厂预制水泥构件再现场组装——而具有建造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但也使其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通常只有40-50年,远低于现代商品房的70年设计寿命。
展开剩余56%预制板楼房是否会全部被认定为危房而面临拆迁?答案并非绝对。只有经鉴定确属危房的预制板楼房才会被拆除。那些建造年代较近且维护良好的预制板楼房,则将纳入旧改范围,继续享受相应的改造政策。
那么,被认定为危房的预制板楼房在拆迁时,居民能否获得相应的补偿呢?目前,主要有两种安置方式:其一为实物安置,居民直接搬迁至附近新建住宅,避免了过渡期的不便,原址重建的房屋则不再与原住户产生关联;其二为“原拆原还”,居民先搬出进行过渡安置,期间政府提供租房补贴,待危房拆除重建后,再按原住房面积返回原址居住。
总而言之,虽然棚改时代已经结束,但对老旧房屋的改造并未停止。旧改政策的实施,旨在平衡城市发展与居民权益,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并逐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然而,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特别是那些经鉴定为危房的预制板楼房,拆迁仍将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而相应的安置方案也为居民提供了相对合理的保障。
"
发布于:云南省股票配资哪个平台是正规的.启泰网配资.配资安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